漆膜圆柱弯曲试验仪是评估涂层柔韧性的关键设备,其流程从“取样”到“测厚”必须环环相扣,才能给出可重复的φ值(开裂/剥离时的最小轴径)。下面以GB/T 6742和ISO 1519为主线,用“一步一图”的思路拆解全过程。
一、取样——让试板代表整批
1.取样位置:在喷涂生产线的头、中、尾各抽一张金属试板,同批涂料、同一条烘烤曲线。
2.调质:试板自烘道出口起在23±2℃、50%±5%RH下调质48 h,消除热应力。
3.背封:用耐溶剂胶带封背,防止反向腐蚀影响弯矩。
二、制膜——控制厚度梯度
1.喷涂:采用固定喷枪距200 mm、枪速0.3 m s⁻¹,湿碰湿两道,确保纵向厚度均匀。
2.烘烤:按工艺曲线180℃×20 min,出炉后自然冷却。
3.厚度初筛:用磁性测厚仪五点法初检,剔除±5%以外超差的试板,仅保留23±1μm的样本进入弯曲试验。
三、仪器校准——轴径与零位
1.轴径校验:用三针法测量φ2、φ3、φ4、φ5、φ6、φ8、φ10、φ12、φ16、φ20、φ25、φ32 mm共12根圆柱轴,公差±0.01 mm。
2.零位校准:将未贴膜的空白钢板插入,压辊与圆柱轴刚好贴合时,读数归零。
四、弯曲操作——一次成型
1.环境:20-25℃,避免手套油脂污染膜面。
2.装板:把试板涂膜面朝外,插入指定轴径槽,一端与轴切线对齐。
3.匀速弯曲:手轮以5 s/180°的恒定速度旋转,使试板在2-3 s内完成180°贴轴。
4.保持:弯曲后静置10 s,释放弹性回弹,再取出试板。
五、结果检视——肉眼+显微
1.宏观判定:在300 lx白炽灯下,距试板25 cm目测,记录最先出现裂纹或剥离的轴径。
2.显微确认:用50×放大镜观察裂纹是否贯穿膜层;若仅表层发丝裂纹,可降级记录。
3.合格标准:以客户规范为准,如汽车外板要求φ3 mm无裂纹。
六、测厚——验证膜厚与结果关联
1.选点:在弯曲中心线两侧各15 mm处取三点。
2.仪器:采用涡流/磁感应两用仪,精度±1μm,探头直径φ4 mm。
3.校正:测量前用23μm标准片校准;测量后取平均值作为最终厚度。
4.数据链:将轴径、厚度、是否失效输入SPC系统,若同批出现φ8 mm仍失效,则回溯烘烤曲线粘度-温度图,查找是否因交联过度导致脆化。
七、报告——可追溯的闭环
报告中需同时给出φ值、膜厚、环境温湿度、轴号及操作员ID。若测试失败,附加SEM断面照片,以便研发调整配方或工艺窗口。
从“取一块板”到“报一个数”,漆膜圆柱弯曲试验的每一步都在压缩人为误差,把涂层的柔韧极限化为可对比的φ值,为涂料研发、涂装现场、质量仲裁提供了唯有的且可重复的“金标准”。